“川字号”高黄酮小麦亩产破千斤
5月17日上午,农业农村厅、省农科院和江油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来到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,考察高黄酮双抗(抗条锈病、抗倒伏)小麦两百亩示范片,并实收测产。经过机械化实收、称重、测试水分等验收环节后,综合得出,该片田块亩均产量1112.82斤。这是示范片品种“川麦98”大面积推广后首次进行实收测产,2016—2017年该品种曾参加四川省区试,平均亩产为805.34斤。
功能性小麦,是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,能给人体健康带来某种益处或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,同时可以作为日常食物食用的小麦品种,在“高产”的基础上满足人们“吃饱,吃好,吃健康”的需求。近年来,功能性小麦越来越多地走入大众视线,四川地区小麦主栽品种以高产、抗病品种为主,但也已经培育出一些具有营养功能特性的小麦品种,如“川麦98”等,该品种含有较高的类黄酮等有益成分,已作为专用品种进行推广。
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俊介绍,“川麦98”籽粒洁白,加工成面粉天然呈现奶黄色,类黄酮含量高于一般面粉3~5倍。2023年与爱达乐公司深度合作,以该品种为原料开发的月饼、椒盐小酥、老婆饼等,已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推向食品市场,因其营养价值丰富、兼具保健价值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
同时,在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团队主导下,小麦种植全程推广“稻麦轮作系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”,以三叶草、月季等蜜源植物,果桑等涵养植物,香根草等陷阱植物为核心,构建了稻麦轮作模式下的人工植物群落和农田生态系统,实现了对寄生和捕食性天敌的保护和利用,达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。专家组考察后一致认为,该防治技术成熟可靠,可操作性强,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,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。
该研究所研究员彭云良介绍,经统计测算,依托该防治技术,小麦生长季天敌的种群数量较普通田块增长2~6倍,小麦全生育期蚜虫、麦蜘蛛明显低于防治指标,小麦条锈病、叶锈病和白粉病没有发生,赤霉病发生较轻。(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)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